笔趣阁

设置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太子妃的荣华路 > 分卷阅读54

分卷阅读54

上一件厚厚的白狐皮大氅,出门往前殿而去。

纪婉青目送他离开,秀眉微蹙,这不是都封了印了么?怎么还有大事发生?

“娘娘,您早些歇息罢,不管何事,我们都是插不上手的。”等太子离开才进门的何嬷嬷上前,仔细给主子掖了掖被角。

纪婉青点了点头,确实是这样,多想无益。

她只得躺下,“嬷嬷,你也早些歇息吧。”

高煦到了外书房时,林阳已经等了有一会。他作为太子的暗探首领,表面是个太监,实际并不是,即便情况紧急,也不敢往清宁宫后殿闯。

“何事?”

高煦一下轿舆,随侍诸人立即默契散开,主仆二人先后入了大书房,张德海照例亲自把守门户。

“殿下,梁振轩一事,有了变化。”林阳匆匆见了礼,把密信奉上。

他话里这位梁振轩,有些来头,今年刚满四旬,便已任户部右侍郎一职数年之久,负责总领缴钱粮赋税之事,是年轻有为的朝之重臣之一。

说起户部,不得不先提一下朝中局势了。

昌平帝才干平庸,心思却敏感,因此尤为爱抓权,诸如户部吏部兵部这几个要害部门,当家作主的若非他的心腹,就必然是中立的保皇党,轻易不肯放松分毫。

这般下来,政权兵权,他抓得牢牢的。

然而,所谓中立保皇党,却不是恒久不变的,而且他们也不保证两袖清风。

梁振轩便是如此,他还有一个身份,便是魏王妃的亲舅舅。在外甥女嫁入皇家之前,他便隐隐有偏向纪皇后一党的趋势,厉害的是,几年下来,人家依旧把户部侍郎的位置坐得十分稳当。

然而,随着高煦在朝中扎根深入之后,东宫的触角开始伸各大州府地方,人员调派愈多,在一次机缘巧合,他底下一名亲信发现了这梁振轩的一个异处。

这亲信名陈涛,在朝为官,表面中立实际是铁杆东宫党。今年夏秋之时,他被调任出京,前往浙西为官。他上任不久发现一个问题,这浙西上缴朝廷的官粮,似乎与实际征的赋税有很大出入。

陈涛一惊,还来不及动作,便有人来游说他。来人虽话语诱惑,却不惊慌,他敏感察觉,若不答应,大概就要“病逝”在任上了。

他的前任就是病逝的,这些人势力盘踞在本地,已经手眼通天,而他一旦答应,上了贼船,就下不来了,只能同流合污。

陈涛也是个能耐人,表面答应,实际立即将详细情形写下来,秘密传回东宫。

不传信不知道,传了信才清楚,官邸附近,已经被人监控起来,好在他有东宫秘密渠道,方有惊无险将消息传了出去。

高煦得了消息后,立即着手调查,他能量甚大,既然察觉了异处,很快便有了眉目。

以梁振轩为首的几个京中高官,通同浙江布政使司,及其下面一众主要官吏作弊,借口前年天灾未能恢复,瞒报赋税,盗卖官粮。

小动作五六年前就开始了,只是从前有旧的数额在,吞不了多少,而前年浙西刚受了灾情,确实没恢复过来,入不敷支。

今年浙西风调雨顺,粮食丰,大好机会终于来临。

这些人多年小动作没被发现,早养肥了胆子,浙江今年本该上缴秋粮四百五十万担,实际只缴了两百余万担,竟被吞了一半。

高煦震怒,国之巨蛀,他如何能容。

将这群人连根拔起是必须的,只是秋粮已经征缴完毕,来年再次缴还远得很,却也不急于一时。

他身份敏感,户部要害地方亦如此,一个不小心,很容易就触动了昌平帝某根异常发达的神经。

况且还有一样,随着中宫膝下两王入朝,纪皇后一党势力扩张,并日益稳固,高煦早想找个机会打击一番,这梁振轩身份恰到好处,正可利用一番。

这一个多月来,他都在布置这件事,务必要做到一旦掀起,必将梁等人尽数根除,且给予坤宁宫重重一击。

布置工作在这几日差不多了,已进入尾阶段,等过了年,好戏便要开锣。

不想,这个时候却多了个小插曲。

督察院一蔡姓御史这么凑巧,发现了此事端倪。他知道得不多,不过御史是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告状无罪,无需理由无需证据,觉得不对即可上折子,不担罪责。

遇上开明的皇帝,比如大周朝开国太祖,御史甚至还能上折子讨论一下皇帝哪里哪里没做对。

换了昌平帝,蔡御史不敢,不过梁振轩一个户部侍郎,他还是不惧的。

蔡御史唯恐梁等人权力大,把罪责捂住部分,他还特地顺着那个端倪,想要多了解一些,才上折子。

这一切,高煦都知悉,正好合了他的意,也了他年后推个人出来揭发。

本来看蔡御史的模样,大约是年后才会动手的,那时高煦正好尾完毕。不想,这人有了新发现,一时鸡血上头,不顾已经封印,明天就要上奏折。

“殿下,蔡平今日已经撰写好奏章,打算明日一早呈陛下御览。”

这蔡平,即是蔡御史。东宫临时加派了探子,以便随时了解对方的工作进度。

高煦其实并不意外,毕竟他近日来暗中筹谋的,也就是这桩大事了,一目十行,飞速将密信看罢,他抬眸吩咐:“立即传信下去,梁党一事加快速度,这两天必须把痕迹抹去。”

既然要连根拔起,少不得穿针引线一番,以备案子被揭发时,审刑官能抽丝剥茧,将这伙人一网打尽。

布置已基本完成,此后仍需把尾巴扫干净了,以东宫被沾上干系。

户部要地本来敏感,加上梁振轩现已是纪皇后党派的支柱之一,此事一旦有了东宫的影子,很容易牵扯到党争,进而引发昌平帝猜疑。

所以,高煦要全身而退,必须把一丝痕迹不留。

“属下领命。”林阳利落应了一声。

高煦随即再次下令,“传信吴阁老,告知此事,并让他务必不要插手。”

吴正庸是太子外祖父,铁杆的东宫党,目标太大,高煦这次并没有让他参加布置工作,以防露了痕迹。

林阳再次应是,匆匆出门先把这事办妥,随后返回大书房,将主子刚拟好命令再次传出。

风雪中的皇宫安静耸立,清宁宫暗中高速运转,等诸般事宜打点妥当,已是子初时分。

高煦返回后殿,刚解衣上榻,一直睡得不沉的纪婉青便惊醒过来了。

“殿下。”

刚从外面回来,他身上有些凉,她从被窝探出一双纤手,将大掌合拢握住。

温软的纤手很暖和,高煦躺下,她立即偎依进他的怀里,他顺势侧身将人搂住。

怀里温香软玉,暖烘烘一团,她的脸贴在他的左胸处,热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阅读记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