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设置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太子妃的荣华路 > 分卷阅读191

分卷阅读191

样吗?

陈王听懂了,整个人弹跳一下,倏地抬眼看向他的小舅舅。

穆怀善依旧微微笑着,黑眸深沉,带着难以言说的蛊惑。

陈王的心立即“砰砰”狂跳了起来,他垂下眼睑,急促呼吸几下,才能勉强维持镇定。

“小舅舅所言甚是。”

对方的一番话,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,他的心很乱,有惊慌,更隐隐夹杂窃喜。

他有些坐不住,随意寒暄几句,便匆匆告辞回去了。

穆怀善并未起身相送,只斜倚在圈椅上,了笑,淡淡看着陈王背影消失。

半响,他轻哼一声。

穆怀善的表现,陈王并不知道,他匆匆回了营帐,挥退守卫,独自在屋中坐了良久。

最后,营帐中传出命令,“去,去把丁先生请来。”

丁先生,就是丁文山了。

这次陈王奉旨出征,也是带了幕僚的,作为最被陈王倚重的一个,丁文山当然来了。

“殿下,可是战局发生了变化?”

丁文山这人是有真材实料的,在他很有分寸的献计下,陈王确实小小地立了几次功劳,直接导致一些大将认为,陈王比魏王能耐些。

这也直接导致了,陈王掌兵的心愿更加迫切。

“战局并无变化。”

陈王也不废话,直接道:“只是本王有一事抉择两难,请先生指教。”

“本王若顾忌兄弟之情,将置母后及坤宁宫下一众于危难之中,本王该如何抉择?”

丁文山闻言诧异,余光见陈王神情严肃,却难掩目光灼灼,这是想有大动作了?

他垂眸遮住目中光,面上却立即认真回道:“当然舍小利而就大义。”

“此事若被宣扬,恐怕母后等人怨恨甚矣。”

“无碍,既是大义,总有卓见成效的一日。”

丁文山斩钉截铁,随后又补了一句,“况且,此事若未被宣扬,即更可两全其美。”

“好!说得好!”

陈王心中其实已有选择,但此事颠覆以往认知,他急需一个强硬的赞同声音。

如今得到了,他不再多说,只颔首道:“先生果然睿智,小王之惑立解。”

丁文山是个聪明人,他知道自己该告退了,立即拱手,“在下还有事务,恐不宜久留。”

“先生慢行。”

陈王亲自送到门前,主宾二人分开,丁文山转弯时瞥了营帐一眼,心下微微一笑。

身在军营,虽传递消息难了些,但若有早准备好的特殊渠道,总归还是顺利的,很快,丁文山的密信,便到了高煦手里。

“小利?大义?”高煦剑眉微挑,冷哼一声。

他耳目甚广,已知悉陈王寻过穆怀善之事,看来这对舅甥凑一起,颇有几分意思。

“林阳,传命各方,暂无需理会魏王陈王诸事。”

霍川等大将,都是东宫心腹,无需吩咐,自然有人格外关注这两位皇子。

高煦这命令,也算为陈王的“大义”开了方便之门,他倒要看看,陈王要大义到何种程度。

毕竟,魏王外有张为胜顾忌,内有英国公谨慎护着,想要“战死”,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。

几方暗暗观望,然而,陈王的动作,却远比想象中要快。

第一百一十八章

鏖战中的短暂空隙,交战的大周与鞑靼都在抓紧时间休整。

这一日,与昨日并无不同。

魏王与岳父英国公短暂商议一段后,后者军务缠身,匆匆离开了。

他略作拾,随即起身出了营帐,往自己兄弟陈王的营帐大步行去。

这三人相处还是很和谐的,只不过英国公握有兵权,非常忙碌,能抽出的时间并不固定,他若有闲暇,当然往女婿魏王那处商议去。

陈王并不是每次都能凑巧在场,于是,每每翁婿二人匆匆商议过后,魏王总会往弟弟那边走一趟。

陈王在不少事情上,都有独到见解,就算魏王未必采纳,也不妨碍他参考一番。

这次也不例外。

魏王进门前,陈王正在垂目端详一把匕首,听见外面请安的声音,他眸光闪了闪,还匕入鞘,随手搁在身前案上。

他一如既往,起身迎接自己的哥哥。

兄弟落座,二人向来亲厚,魏王也不废话,直接就说:“方才英国公来了一趟,说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了,我们可以商议下一步。”

英国公其人,领兵是有些真本事的,在他的领导底下,麾下兵马已在大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
魏王认为,既然站稳脚跟,就可以谋求后事了。

弟弟那借机排除异己,并拢其残余部队的建议,他其实是赞同的,不过他为人一贯谨慎,兄弟间的分歧点,其实就是时间上而已。

陈王认为,大战未必会持续很久,时间不能浪,非常时刻非常行事,冒点险双管齐下,是必须的。

不过,他并非到底不是实际掌权者,魏王接纳了弟弟建议,但郑重考虑过后,还是把后一步按捺下来。

陈王又急又气,焦虑且憋屈得难受,也是因此,穆怀善短短一句不怀好意的挑唆,才会瞬间击中了他。

闲话少说,既然陈王已经下了决心,如今就再不会说规劝的废话,他闻言点了点头,“二哥为人谨慎,此计甚好。”

“三弟双管齐下之策也不错,就是冒进了些许。”

魏王此人,除了因为确实年长,以及在母后舅舅的自小栽培下,导致他对自己成为后党核心之事,一贯持理所当然态度以外,老实说,他对陈王这唯一的胞弟确实很亲近的。

他自认为,自己与弟弟感情颇佳,兄弟意见达成一致,他拍了拍对方肩膀,态度十分亲昵,“我们趁机多掌些兵权,等父皇回銮后,局面很快就会改变。”

陈王看着兄长一脸严肃,眸带坚定,脸上平静差点维持不住。

皇太子已彻底掌了权,若此战再大胜,以东宫之能,怎可能让自己陷入皇帝欲除之而后快的境地。

昌平帝回銮后,恐怕也不大有能力再抬举坤宁宫,继续与皇太子打擂台了吧。

因为不可能有人能平衡东宫。

如果真到那个时候,夺嫡多年的坤宁宫处境将相当艰难。

若想尽力避,其实最好的方法,就是先尽力分薄东宫权柄,以及此次大战不胜。

此战若败,对大周影响太大,甚至一个不小心,还有可能颠覆整个皇朝。一损俱损,陈王可不敢往这方面设想。

只不过,不胜还是可以的,这样的战局,将皇太子战功压到最低,是最理想的状态。

然而,这一切一切的谋算,都必须让陈王掌了兵权,有实际力量了,才能实行。否则,所有事情都是纸上谈兵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阅读记录